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四月是高考備考的關鍵衝刺階段,是應試能力提升的黃金時期。模擬考已經成了備考的主角。但是,模擬考也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模擬考成績喜人也不一定高考就大獲成功,每年高考成績揭曉,每個高三班主任心情都是大起大落的,因為有很多的「沒想到」發生了。平時模擬考成績非常好,原本指望考一本,結果連二本也沒上。 作為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可真是司空見慣。我曾經帶過的好幾屆學生,都存在這種情況。綜合起來,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第一、這些學生大多是後進生,基礎不夠紮實。 通過我的觀察,這些學生一般平時成績都不突出。但到高三一輪複習後,成績突然拔尖了。同時我發現這些學生的成績忽高忽低,這就是基礎不紮實的過,他們沒有對知識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掌握,對很多知識點處於一個模稜兩可的狀態。 高考是最能考查學生的基礎的,這一點模擬考做不到。模擬考題目的難度只會走極端,而像高考真題那樣,看上去不難但實際上陷阱重重的題目,沒有過硬的基本功,很難做對。 基礎題大面積失分,這是高考與模擬考的一大區別。它告訴我們,即使在備考的衝刺階段,基礎依然是最為重要的,水平中等學生,不可過於做難題。 ... 第二、這些同學大多存在偏科,成績不均衡。 作為競爭性考試,總分決定排名,各科成績均衡,有一門成績突出就會脫穎而出;如果一門課成績明顯過弱,必將打破原有的成績相近名次相近的局面,導致大幅度的下降,這就是一門課差就會差很多的原因。在六科成績中,那些與平均分持平的分數是無效分數,因為拉不開差距。 ... 這也是很讓人頭疼的問題。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他的數學、文綜在整個年級都很厲害。但英語一直提不上去,他也不想學。高考時英語考了五十多分,最後去了一所普通的二本。真是一科不行毀高考。 模擬考不一定能客觀判斷出弱科的存在,有時候會掩蓋存在的問題為高考留下隱患。 ... 第三、心裡素質太差,一上考場就緊張。 不重視、不會考、考試疲憊,是衝刺階段務必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很多學生的現狀卻始終如此,模擬考沒有起到應有的練兵作用,大考經驗缺乏,考場上存在很多的變數。 有些學生可能平時考試狀態很好,但到了正式考試就心理崩盤了。我曾在監考時遇見過一個女生,她手抖得根本就寫不到卷子上,手心的汗都把答題卡弄髒了。像這樣的情況,她即使知道的也會因為緊張而忘

 

 

內容簡介

  臺灣教育科技領域的發展從1950年代起,歷經電化教育、視聽傳播、視聽教育、教學媒體、教育科技、數位學習等時期,至今已超過五十年,但遺憾的是,一直未出現一部能見證這段歷史,又能完整反映教育科技在臺灣發展成果的代表著作。本書由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老中青三代,凡數十位學者共同撰述,內容共分四篇:歷史篇、理論篇、應用篇及研究方法篇。其涵蓋層面之寬廣、撰述內容之深入、執筆學者之眾多、編審過程之嚴謹,皆有獨到之處,堪稱教育科技領域近五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巨著。

目錄

【歷史篇】

第一章 緒論 3

第二章 電化教育時期(1935-1953) 7
壹、電化教育一詞的起源 8
貳、電化教育的意義 9
參、電化教育的理論基礎 11
肆、我國電化教育發展的歷程 13
伍、外國電化教育發展狀況 19
陸、結語 21
參考文獻 22

第三章 視聽教育時期(1953-1970) 25
壹、發展背景 26
貳、視聽教育的定義 27
參、重要機關與組織的貢獻 28
肆、重要活動 31
伍、視聽教育學會之成立與學術研究之深耕 38
陸、回顧與省思 40
參考文獻 41

第四章 視聽傳播時期(1970-1985) 43
壹、緒論 44
貳、美國視聽傳播時期之發展 46
參、臺灣視聽傳播時期教育科技之發展 48
肆、教學電視與空中學校 51
伍、結語 56
參考文獻 57

第五章 教學科技時期(1986-1993) 59
壹、發展背景 60
貳、教學科技時期的定義 60
參、教學科技時期之相關重要機構與組織 63
肆、教學科技時期之重要活動 67
伍、回顧與省思85
陸、結語 87
參考文獻 88

第六章 數位學習時期(1994-) 91
壹、緒論 92
貳、數位學習的意涵與發展 92
參、數位學習時期在我國的發展 95
肆、臺灣數位學習時期特色 102
伍、臺灣數位學習時期的理論與學習模組 106
陸、臺灣數位學習時期的應用狀況 107
柒、我國數位學習的回顧與前瞻 109
捌、結語 112
參考文獻 112

【應用篇】

第一章 教學媒體與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 121
壹、緒論 122
貳、視聽教育的演進與教學科技的發展 122
參、視聽教育與教學科技在我國的發展與應用 125
肆、教學媒體與科技的應用 137
伍、各章節主要內涵 150
陸、結語 156
參考文獻 156

第二章 語文教育之應用 163
壹、緒論 164
貳、應用教學媒體於國語文教育之回顧 165
參、應用教學媒體於外國語教育(英語教學)之回顧 169
肆、語文教學之本質 173
伍、從學科本體切入的媒體與數位教學 177
陸、反思:應用媒體與數位語文教學的問題 179
柒、未來應用的趨勢 181
捌、結語 182
參考文獻 183

第三章 數學教育之應用 187
壹、教學媒體與科技在數學教育領域之應用回顧 188
貳、教學媒體與科技在數學教育領域之應用理論概述 201
參、教學媒體與科技在數學教育領域之未來應用趨勢 205
參考文獻 210

第四章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育之應用 223
壹、前言 224
貳、傳統媒體的應用 224
參、資訊與網路資源融入教學 230
肆、多媒體補助教學 233
伍、多媒體與網路的應用 236
陸、遠距教學 237
柒、行動學習與無所不在學習 238
捌、擴增實境的應用 241
玖、Web 2.0與學習創新 241
拾、結語 242
參考文獻 243

第五章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應用 247
壹、前言 248
貳、社會學習領域的內涵 248
參、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策略 250
肆、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 253
伍、資訊素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 257
陸、結語 263
參考文獻 264

第六章 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與應用 269
壹、國內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與人文教育之概況 270
貳、國內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與人文教育之理論依據 271
參、國內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與人文教育之形式 275
肆、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育之相關研究 276
伍、資訊科技融入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育之相關研究 281
陸、資訊科技融入高中及高職藝術與人文教育之相關研究 285
柒、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與人文教育之未來趨勢 286
致謝 287
參考文獻 287

第七章 資訊科技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應用 295
壹、前言 296
貳、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的可能性 297
參、國內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現況 298
肆、國內現有健康與體育領域數位資源之分析 300
伍、未來發展 303
參考文獻 304

第八章 媒體在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應用 307
壹、綜合活動教什麼?怎麼教? 308
貳、教師可以如何使用教學媒體以深化、活化綜合活動的教學? 310
參、結語 327

第九章 教學科技與媒體在幼兒教育上之應用 329
壹、科技與幼兒 331
貳、幼兒教育(學前教育)領域之資訊科技生態 333
參、幼兒教育資訊教育之課程 337
肆、教學科技運用於幼兒教育的前瞻 343
參考文獻 351

第十章 教育傳播與科技在高等教育的運用 357
壹、前言 358
貳、教學支援服務 359
參、相關課程的開設 367
肆、學術與研究 373
伍、未來展望 375
參考文獻 378

第十一章 教育科技在社會教育的應用 383
壹、社會教育的範疇與機構 384
貳、社教博識網 385
參、教育科技在公營社教機構的運用 386
肆、教育科技在民間社教機構的運用 393
伍、結語 398
參考文獻 399

第十二章 特殊教育之應用 401
壹、特殊教育科技應用概述 402
貳、特殊教育科技應用潮流與趨勢 407
參、電腦輔助科技在輔助識字、閱讀與寫作之應用 418
肆、特殊教育科技應用新趨勢:行動學習科技 424
參考文獻 428

第十三章 訓練的科技──學習科技在專業訓練之應用 433
壹、訓練的發展:順應時代的需求 434
貳、訓練的軟硬科技 439
參、人力績效科技 442
肆、關注績效及成本效益 449
伍、結語 452
參考文獻 454

 

張序

  本學會成立已滿五十年之際,以出版專書──《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紀念之和貢獻之。

  本學會成立於民國四十八(1959)年七月十六日,原名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旨以研究、倡導及推廣視聽教育。

  民國九十三(2004)年三月十八日,更名為「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以因應時代之變遷,旨在於研究,及推廣教育科技與視聽傳播為宗旨。

  學會數十年來,對我國教育的改革、教學的創新、國際學術交流等等貢獻很多,影響亦大,皆在專書中呈現,以饗讀者。

  本專書共分上下兩冊:

  上冊含有歷史篇和應用篇兩篇:

  歷史篇分別由李文瑞、朱麗麗兩位教授任主編,李文瑞教授撰寫第一章〈緒論〉,余鑑教授撰寫第二章〈電化教育時期〉,朱麗麗教授撰寫第三章〈視聽教育時期〉,關尚仁、廖本裕教授撰寫第四章〈視聽傳播時期〉,王燕超教授撰寫第五章〈教學科技時期〉,李佳玲教授撰寫第六章〈數位學習時期〉。

  應用篇:由羅綸新、王燕超兩位教授主編,羅綸新、王燕超兩位教授撰寫第一章〈教學媒體與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世昌教授撰寫第二章〈語文教育之應用〉,張宇樑教授撰寫第三章〈數學教育之應用〉,施能木教授撰寫第四章〈自然與生活科技教育之應用〉,林菁教授撰寫第五章〈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應用〉,趙貞怡教授撰寫第六章〈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與應用〉,朱麗麗教授撰寫第七章〈資訊科技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應用〉,田耐青教授撰寫第八章〈媒體在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應用〉,吳(木宿)椒、吳光名教授撰寫第九章〈教學科技與媒體在幼兒教育上之應用〉,王健華教授撰寫第十章〈教育傳播與科技在高等教育的運用〉,侯志欽教授撰寫第十一章〈教育科技在社會教育的應用〉,王華沛教授撰寫第十二章〈特殊教育之應用〉,計惠卿教授撰寫第十三章〈訓練的科技── 學習科技在專業訓練之應用〉。
下冊含有理論篇和研究方法篇兩篇:

  理論篇:由梁朝雲、朱則剛、林佳蓉三位教授主編,朱則剛教授撰寫第一章〈緒論──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教育科技派典的變遷〉、第三章〈教育科技的定義與系統觀〉。朱則剛、岳修平兩位教授撰寫第四章〈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朱則剛、林佳蓉兩位教授撰寫第五章〈教育科技之傳播理論基礎〉,林佳蓉撰寫第六章〈教學設計理論基礎與重要模式〉,羅綸新教授撰寫第七章〈多媒體理論與遠距學習理論〉,徐新逸教授撰寫第八章〈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理論與應用〉,梁朝雲教授撰寫第九章〈悅趣化學習的意涵、特性與設計〉,張基成教授撰寫第十章〈評量與評鑑〉。

  研究方法篇:由廖遠光、趙貞怡兩位教授任主編,廖遠光教授撰寫第一章〈緒論〉,趙貞怡撰寫第二章〈個案研究〉,陳姿伶教授撰寫第三章〈民俗誌研究法〉,崔夢萍教授撰寫第四章〈內容分析法〉,林菁教授撰寫第五章〈行動研究法〉,趙美聲教授撰寫第六章〈德懷術〉,楊美雪教授撰寫第七章〈調查研究法〉,張基成教授撰寫第八章〈實驗研究法〉,廖遠光教授撰寫第九章〈後設分析研究法〉,郝永崴教授撰寫第十章〈設計導向研究法〉,李鴻亮教授撰寫第十一章〈教育科技研究方法的未來趨勢〉。

  本專書作者寫作群,皆為我教育界一時之選的菁英,無論在研究、教學與教育機構推廣服務(包括有大學各類中心主任、系主任、所長、處長、學務長、院長、校長等等),皆具熱忱和成就,乃我國教育科技之光也。

  本書之出版,感謝最初參加規劃的梁朝雲、朱則剛、羅綸新、廖遠光、王燕超等教授,更感謝全體作者群,以及關心和指導的先進們,和吳理事長清基、單副理事長文經兩位教育學者的鼓勵支持與撰贈序言。

  本書以回顧與前瞻為主軸,使讀者了解我國從視聽教育到教育科技的發展和成就,科技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和創新,教育科技理論的演進,各種研究方法之興起及未來趨勢,更為我青年學子所需要。總之,本專書對我國教育的進步,教學的革新,創新的學習有很大的貢獻也。

張霄亭 謹識
時年八十,於 臺北
民國九十八(2009)年八月

吳序

  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的前身是中國視聽教育學會,是由數十位當時在各大學、師範學院、教師研習機構等推動視聽教育的朋友們在民國四十八(1959)年七月十六日成立的。當時,學會協助政府推動以視聽教學媒體作為輔具,增進教學與學習效果,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其後,自國外學成歸國的此一領域學者漸多,帶回有關教育傳播與教育科技等更為新穎的研究與發展的成果,乃於九十三(2004)年三月十八日參照美國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的名稱(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而改名為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五十年來,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的成員們皆能以較為廣義的角度來看待傳播與科技在教育事業上所發揮的作用,除了注意到電腦、網路、儀器、工具、設備等有形產品所發揮的傳播快捷、便利、無遠弗屆等的功能之外,而且更注意到了科學化、系統化、整全式、革新性的思考等無形過程所發揮的創新、整合、多元等引導和催化的功能,為這一兼具學術性與應用性的領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使得這一不斷推動研究與發展工作的園地成了運作優質的教育專業團體。更值得一提的是,學會的成員們利用研討會的辦理、專業書籍的出版、學術期刊的發行等具體的行動,帶動了該一領域的成長與發展,更為臺灣各級學校推廣與運用傳播與科技在教育經營效益的提升,帶來了顯著的成果。

  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的老、中、青三代數十位成員籌備經年,出版了《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專書一套上下兩冊,為該一學術領域的歷史、應用、理論,以及研究方法等主題撰寫了珍貴的篇章,除了作為學會成立五十週年的紀念之外,更以此作為學會大家長張霄亭教授八秩華誕祝壽的賀禮。個人忝為學會的理事長,有幸先行拜讀,為此書的體系完整、論述翔實、內容豐富而深感欽佩,特書此序以誌之。

吳清基 謹識於 臺北
民國九十八(2009)年八月

單序

  今(民國98)年六月底,張霄亭老師傳來電子郵件,囑我為《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專書撰一序言;學會的秘書長廖遠光教授亦轉來吳清基理事長一定要我為該書寫序的指示。雖然我離開臺灣到澳門服務已經四年,師友們仍把我這一位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的逃兵當作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讓我藉著寫這篇序文加強與學會師友們的聯繫,更讓我藉著讀這套上下兩巨冊的專書,針對視聽教育與教育科技這個領域的傳承與革新,作一番再學習的工夫。如此的盛情,實在令我感動。

  任何一個團體,特別是像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這樣一個由成員志願、主動參與的教育學術團體,若要能持續不斷的成長與發展,至少有三個重要的因素:其一,該團體必頇有可資成員共同努力的目標;其二,該團體的成員必頇有緊密的互動;其三,必頇有新的成員持續不斷地加入該團體。就這三項要素而言,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運作良好、業績極佳的教育學術團體。且讓我試著簡要地說明之如下:

  就團體的目標而言。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的前身中國視聽教育學會,成立於1959年。50年來,學會見證了這個學術領域的名稱由電化教育而演變成視聽教育,再演變而為教育工學、教學科技、教育科技,乃至教育傳播與科技,然而,始終未變的一個目標就是,這個團體的成員一直都以教育、教學和學習的革新為己任,以科學的、系統的、整體的、全面的思考為方法,而以與時俱進的科技、設備、工具為手段,以便達成將教育優質化的使命。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學會的前輩們還特別捐資成立了中國視聽教育基金會,讓學會的運作更為順暢。《教學媒體與科技》期刊的發行、各種書刊的編寫翻譯、各項學術研討會工作坊的辦理、各類專題研究與發展專案的執行等等也都是為了達成這項目標的重要作為。

  就成員的互動而言。學會各種定期召開的正式會議,如會員大會、理監事會等固然皆依照章程如期召開,其他因為工作需要而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的會議,更增加了成員之間互動與成長的機會。多少個週三的晚間,成員們聚在一起挑燈夜戰,為的是順利完成學會接受委託的專案、為的是分享新到書刊的閱讀心得報告、為的是把明天研討會或工作坊的資料裝袋、為的是組團赴國外參加論文發表會、為的是斟酌所合寫或合譯書刊的字字句句、為的是編校教學媒體與科技期刊、為的是審查各項參加學會舉辦的各項競賽的作品……等等,不一而足。這些互動是大伙兒專業成長的最佳機會,也是大伙兒奉獻歸屬的難得時日;也就是因為這些互動,使得學會更具有凝聚力。

  就成員的傳承而言。從50年前,中國視聽教育學會成立伊始,這個團體即有著一個特點,即是:不分畢業學校、無論服務單位,只要是認同學會以教育、教學和學習的革新為己任的目標,並且願意參與學會的活動與其他成員互動者,都會受邀而成為學會的成員。1970年以後,日漸增多的由國外研習教育傳播與科技相關學門而取得高級學位的學者,也都在成員們的爭相走告之下一一來到學會的大家庭當中,既為學會不斷地注入了新血,更為學會維繫了永續發展以及□久的成長。

  然而,除了以上的三項要素之外,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的成員們何其有幸,因為我們有一位自後1959年創會以來,50年來一直看著學會由播種、萌芽、茁壯、成長與發展,而且始終不辭辛勞帶領著大伙兒勇往前進的張霄亭老師。在他的鞭策與鼓勵之下,學會的成員們未曾放棄追求以教育、教學和學習的革新為己任的目標,成員們也未曾停止過學習與成長的互動,更未曾間斷過吸收維繫學會永續發展的新血。這本總括了歷史篇、應用篇、理論篇、研究方法篇等上下兩冊而成的《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專書,即是在張霄亭老師的策劃之下,由長年追隨他的老中青三代學者們糾合眾力,經過多年的醞釀與籌備、撰著與編輯,終於今暑完成此一教育傳播與科技學術界的巨著。

  在此,必頇一提的是,20多年來,在張霄亭老師領導之下,由學會出版的撰著或譯作至少有《師範學院視聽教學之研究》(1987)、《師範學院教師系統化教學設計研究會總報告》(1988)、《專科學校視聽教育人員基本能力分析之研究》(1994)、《教學媒體的企劃製作與運用》(1994)、《教學媒體及新的教學新科技》(1995)、《視聽資料機讀編目手冊》(1996)、《教學科技的定義與範疇研究》(1998)、《新世紀、新科技、新學習》(2000)、《系統化教學設計》(1988)、《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2002)、《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2002)、《視覺傳播》(2003)、《教材設計:原理與實務》(2004)等13種。相對之下,這一套《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專書含蓋層面之寬廣、撰述內容之深入、執筆學者之眾多、編審過程之嚴謹,皆有所超越。然而,尤具意義的是,這套專書的出版再度見證了張老師以其八秩高壽,仍不辭辛勞,督促後進讀書為文的偉大精神,而其豐碩成果更展現了學會成員們對張老師衷心愛戴的實際行動。

  張霄亭老師以其對於「以最新的科技改進教育、教學與學習」的□心,把教育傳播與科技學術研究與發展當做終身的志業,對於中國視聽教育學會和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一以貫之的愛護與扶持,對於後進□久無悔的照顧與提攜……這一切一切都令大伙兒感恩與懷念。大伙兒以出版這上下兩大冊三十九篇文章的專書,恰足以為張霄亭老師的八秩華誕祝壽。我躬逢盛會,感念之同時,特敬書此序以誌之。

單文經 謹識於 臺北
民國九十八(2009)年八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624391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61頁 / 16 x 23 x 2.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QAd80BP.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7138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腹部瘦身中醫診所東勢虛胖中醫減重方式西湖三餐正常,免節食中醫減重方式台中南屯區減重中醫調理
苗栗減肥中醫門診諮詢 台中西屯區減肥諮詢中醫門診 西屯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潭子減肥中醫推拿法 楊梅中醫減肥埋線 新竹減肥減重瘦身有效實例很多的中醫診所龜山輕鬆減肥方式中醫診所 石岡有效的中醫減肥方式 豐原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后里三餐正常,免節食中醫減重方式 大溪局部消脂中醫門診 北屯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nyn2ehv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